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唯一电力类公办高校,培育电力工匠的摇篮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 “学院”)是湖南省唯一的电力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隶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教育业务由湖南省教育厅管理,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实行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的特色管理模式,深度融合行业资源与教育教学,为电力人才培养奠定独特优势。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 1956 年,前身为湖南省电力技工学校、长沙电力学校,2005 年正式升格为高职院校。历经 65 年发展,学院已成为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共为电力行业及社会输送 5 万多名各类技术技能与管理人才。学院坐落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 400 余亩,建筑面积 12.67 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 3.62 亿元,教学与生活设施完善,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办学与学习环境。
在办学定位上,学院始终坚持 “立足电网、服务公司、奉献社会”,以培育 “电力工匠” 为核心使命,遵循 “依法治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文化立校、品牌亮校” 的发展思路,聚焦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依托行业办学的天然优势,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转型,确保人才培养与电力行业需求高度契合。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 400 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 110 人,“双师型” 教师 115 人。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大力开展校企人才 “双挂” 工作 —— 组织优秀年轻教师与企业班组长双向交流,显著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与行业素养。教学成果丰硕,20 余名教师荣获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奖项,1 支团队更代表湖南省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同时,学院常年聘请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专家、高校知名教授及教育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构建起 “专职 + 兼职” 协同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先后开设电力类、动力类、经管类和计算机类等 30 多个专业,当前核心专业涵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等,以此为基础构建的能源电力专业群,获评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其中,输配电工程技术、供用电技术专业实力尤为强劲,分别位列全国第一、第三(数据来源:金平果中国科教评价网),成为学院专业建设的标杆。
实训设施设备是学院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支撑。学院建有与电力生产现场同步、覆盖电能生产到消费全环节的实训场地 90 余个,包括汽轮机检修、火(水)电仿真、输电运检、变电检修、配电带电作业、装表接电等专业实训场地,还设有国网公司输电带电作业基地、中电联电力电缆附件安装基地与中电联调度评价基地;同时拥有智慧教室及多媒体教室 80 余间,搭配标准化田径运动场、体育馆、风雨篮球场,以及现代化学生餐厅、学生公寓与学生活动中心,优雅的校园环境成为青年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之选。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创新探索、成效显著。积极采用 “三入三对接” 模式(规程规范标准入课标、入教材、入课堂,教学情景对接生产现场、项目对接生产岗位、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与 “师带徒” 模式(为每名学生配备企业导师),构建起 “四个双元” 培养体系 —— 学院与用人单位 “双主体”、专业标准与岗位标准 “双面向”、课堂教学与一线实习 “双场所”、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 “双认证”。近年来,学子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夺得 “挑战杯” 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全国高职院校智能供配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竞赛团体一等奖、全国电力行业大型火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等荣誉。此外,学院设有国家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可承担所有电力行业特有工种及部分社会通用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助力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学院就业前景广阔,专门设立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学生就业指导与毕业生推荐工作,通过全过程指导、多方位拓渠,构建起广泛的就业网络。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第一方阵(保持 95% 以上),对口就业率达 80% 以上,就业质量领先。毕业生多被推荐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中国大唐集团、深圳能源集团、湘潭钢铁集团、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等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以及新能源技术与新兴行业企业,就业单位覆盖全国 21 个省(市)、自治区。仅 2021 年,就有 104 人考入国网公司序列,392 人考入湖南省各市州湘能农电服务公司,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 59%。
在社会责任履行上,学院同样表现突出。2018 年以来,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定向培养供电服务职工,并面向全省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定向招录,帮助 930 余名贫困家庭学子实现 “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属地乡镇供电所工作,既带动贫困家庭脱贫,又为偏远贫困地区培育了 “会干活、留得住” 的供电服务队伍。这一 “教育 + 就业” 扶贫模式获湖南省委乌兰副书记批示肯定,获评中国电力教育协会 2020 年产教融合 “十佳” 案例,还得到湖南日报、中国电力报、新华网、人民网、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赢得社会广泛认可。
凭借卓越的办学成果,学院先后荣获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优秀教育机构、团中央全国 “三下乡” 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以及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落实就业 “一把手” 工程优秀高校等多项荣誉。未来,学院将继续走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铸品牌” 的内涵发展之路,向着高水平职业院校的目标奋勇前行。